7月22日,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省知识产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在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301会议室成功举办数据知识产权审核员业务能力提升交流活动。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岳勇、副主任杨松夏,广东省知识产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雷方元,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王渊教授、汤贞友副教授等出席活动。

活动开始,岳勇主任发表开幕致辞。他指出数据知识产权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前沿领域,当前仍处于探索的初期阶段,其衍生数据确权、登记效力等核心问题仍需学界与实务届携手破题。他呼吁各界以本次交流为纽带,合力构建符合中国实践的数据知识产权规则体系。

王渊教授围绕"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对象及权利(益)取得路径"这一核心命题,以北京数据堂公司诉隐木公司这一全国首例数据产权纠纷案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司法实践中登记证书的"初步证据效力"。同时,王教授贯穿三大关键维度:剖析现有数据权益保护路径的理论局限;揭示当前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制度存在的实践瓶颈;系统性提出"以衍生数据为保护对象"的创新框架,并设计"登记生效+双维审查"的权益获取路径,为破解数据流通与保护的平衡难题提供新范式。

汤贞友副教授聚焦《政策与实务》主题,从顶层设计到产业落地展开全面解析。他首先强调《数据二十条》确立的"三权分置"制度是数据产权改革的国家基础性工程,指出试点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登记破解数据要素流通中的确权困境。基于政策逻辑,汤副教授进一步阐释登记证书在司法确权、资产入表、质押融资三大场景的制度支撑价值,并提炼出合法性证明-算法规则说明-商业价值佐证的实务操作三要件,为审核工作提供标准化指南。

本次交流活动是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的重要实践,直击数据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与职业发展需求。通过专家授课与现场互动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审核员的专业能力,更强化了公共服务机构推动数据要素合规流通与价值转化的职能担当。未来,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持续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撰稿人:庄楚鑫,梁敏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