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解读建设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
作者: 时间:2022-05-03 点击数: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解读——建设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

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  广州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

董  凡 老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于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的总体要求。有学者认为,“纲要”的出台与实施,对我国现在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视野进步作出整体安排与宏观规划,是一份具有发展目标指引、实施路径规划和主要任务部署的纲领性文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

“纲要”第七部分以“建设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为题,着重强调提升知识产权人文社会环境建设。我国学者强调,知识产权环境属于知识产权强国的内涵,然知识产权环境的形成,需要构建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2]。可以认为,形塑人文社会环境将有利于打造与提升我国知识产权“软实力”——这种人文社会环境以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为目的,以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创新文化氛围为重要表现形式,以促进知识产权文化传播为重要实现方式,以具备良好的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为重要依托[3]。

“纲要”拟从三个维度“建设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分别是“塑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构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融合发展的知识产权文化传播矩阵”“营造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更有活力的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主要包括文化理念、传播模式、人才培养三大面向——通过三条路径建设我国知识产权人文环境,对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具有基础性、长远性、支撑性的重要意义,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构筑部分[4]。

“纲要”强调,培养公民“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思想意识,发扬产权保护意识与激励创新的双重制度效果,不断厚植知识产权社会文化,净化市场竞争秩序,实现市场竞争绿色化、可持续性发展。同时,“纲要”强调,须深度融合数字技术扩展信息传播平台和渠道,传播真知,打破信息藩篱,不断优化社会公众的知识结构、信息储备和文化深度,提高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最后,“纲要”强调,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亟需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亟待培养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知识产权高水平人才,切实推进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其中建设与探索“知识产权一级学科”以及优化“知识产权专业”则是一条可行路径;未来,在一定范围内打通知识壁垒,实现人才复合的培养目标,以专项人才提供知识供给和专业服务,进一步推进我国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汉东:《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政策纲领和行动指南》,载《科技日报》2021年9月30日,第001版。

[2]冯晓青:《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实施的战略布局——关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的理论思考》,载《知识产权》2021年第10期,第77页。

[3]冯晓青:《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实施的战略布局——关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的理论思考》,载《知识产权》2021年第10期,第77页。

[4]吴汉东:《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政策纲领和行动指南》,载《科技日报》2021年9月30日,第001版。





上一条:《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解读建设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下一条:《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解读建设激励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